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用户体验知识系列文章:回顾与思考
第一部分:首先纠结“用户体验”和“设计”两个概念
第二部分:设计原则概述
第三部分:设计工具和方法
第 4 部分:超越用户体验
然而,由于某些原因,这个系列在写完三篇文章和第二部分后就停刊了。转眼两年过去了,互联网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“用户体验”的概念不再像过去那样流行。似乎已经过去了无论是谁都讲“体验”的时代。当前,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用户价值、用户体验等因素之间的关系。我认为这是行业的进步。如下图所示,在“百度指数”上搜索关键词“用户体验”给出的趋势图显示,2015年是一个高点。
然而,即使热量下降了,这个洞仍然需要填补。因此是本系列的第四篇也是最后一篇文章。我将用一篇文章的篇幅来完成大纲中除“沟通”之外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,为本系列画上句号。
用户场景
用户场景可能是每个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每天都会用到的东西,但是我查了很多资料,确实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义。因此,我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定义它。我认为用户场景有两个层次的属性,即:“工具属性”和“思维属性”。
用户场景首先是一种阐述流程逻辑的方法。简单来说,就是帮助产品经理理清用户使用产品的核心逻辑。具体而言,涉及以下关键因素:
从它的工具属性来看,简单来说,它有两个用途:
发现需求并思考解决方案
例如,出租车司机的日常主要工作场景可以描述为:当出租车司机不载客时,他们需要寻找乘客,以便通过载客赚钱,所以在路上行驶时,他们用眼睛要注意路边是否有乘客向他招手,他就会停下来接乘客。
在上述场景中,“出租车司机”是用户,“不载客时”是条件,“寻找乘客”是需求,“开车时注意”是实现方法。所以,作为产品经理,当你发现这个场景的时候,你可以思考一下“实现方法”。有更好的办法吗?因此,产品经理认为,现在司机和乘客都有手机,可以做一个手机应用程序,帮助司机和乘客更高效地找到对方。基于此,产品经理可以这样描述用户场景:当出租车司机不载客时,他需要找到乘客,这样他就可以通过载客赚钱,于是他打开移动应用,应用就会自动将附近乘客的乘车请求推送给他。他可以选择合适的需求抢单,然后接载乘客,从而达到载客赚钱的目的。
事实上,是否是将观察到的现象抽象为一类共同特征,以方便思考解决方案;或者验证一下脑子里突然闪现的所谓想法,用户场景作为工具还是比较客观实用的。的。
辅助沟通
另外,在确定需求有价值、解决方案合理后,利用用户场景向其他环节的同事表达需求往往会更加高效。产品经理每天遇到的一个重要挑战往往就是所谓的“需求的合理性”。然而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出发点。对于同一个需求,往往有的人认为重要,有的人认为不重要。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立场。 ,所以很多争吵常常是鸡鸭之间打架,没有结果。
但如果用用户场景来讨论问题,就可以引导各个角色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,有利于各方了解需求以及相关进展的推进。
情景思维
除了将用户场景作为有用的工具之外,更重要的是,“场景思维”是比“业务思维”和“功能思维”更适合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。
案例:应用安装流程及权限设置
既然如此,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工程思维和场景思维做出的产品的区别。如果我们在Android系统中下载并安装一个应用程序,在安装之前,会显示该应用程序将使用的所有权限列表,如下图所示。
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应用程序使用了大量的系统权限。从图中滚动条的位置来看,有2-3页。 Android操作系统的逻辑是,在安装应用程序之前,会列出它可能使用的所有系统权限,供用户权衡。如果用户认为可以接受,则继续安装;如果用户认为不可接受,则不会安装。理论上逻辑是很清晰的,但是这是一个按照程序的运行逻辑来显示的过程。从用户场景来看,有两个问题:第一,普通用户明白这些权限意味着什么吗?其次,当用户没有使用过任何功能时,列出所有权限会让用户很难将它们与特定的功能和用途联系起来。即使能够理解,也很难评价它们是否合理。
安装此应用程序后,打开它后,会立即弹出多个对话框,询问用户权限。我对其中一项地理位置信息的权限点击了“拒绝”,因为我认为运营商的手机商店不需要知道用户的地理位置。因此,如果未授予此权限,应用程序将拒绝运行,并显示以下消息。暗示:
当我按下“Go to Settings”按钮时,直接跳转到权限设置界面,如下图:
这款应用的产品经理也延续了与Android操作系统相同的工程思维。程序运行的逻辑是:如果有ABC这三个权限,则正常运行;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或多个,它将拒绝运行,直到您获得它们为止。如何获得它们?让用户自己设置。按照这个逻辑,用户就会看到这个提示框。但这种做法也存在两个问题:首先,当用户不知道应用程序需要相应权限做什么时,很难评估其合理性,理论上也很难做出选择。其次,即使有些应用程序必须获得某些权限才能运行,但至少在进入权限设置界面后,是否应该在提示中告诉用户应该启用哪些权限?否则,用户仍然很难正确操作。
同样的场景在iOS系统中是不同的体验。如果你在App Store中安装应用程序,只需按“获取”按钮,验证你的Apple ID和密码(尽管Apple ID早已被诟病),就可以开始下载并安装应用程序。安装后,该应用程序的图标将出现在手机屏幕上,无需任何决策步骤。如下图:
同样,以滴滴出行应用为例,在启动时,仍然会向用户询问相应的权限。这是系统必要的安全机制。但该方法与上述算子的应用不同。唯一不同的是,多了一行文字提示:“滴滴出行需要获取您的位置信息,以便司机准确接您”。如下图所示:
结合上面的App Store案例和滴滴出行案例,对比Android操作系统上的流程,我们会发现iOS系统是一种更贴近用户场景的实现方式。
首先,在安装应用程序的过程中,过程始终围绕着“安装”这个核心目标。浏览应用截图、浏览应用介绍内容、验证ID、查看安装进度等都是安装对应的用户场景中可能出现的元素。显然,工程师在安装应用程序时可能会想到“它需要什么权限”,但普通用户不应该想到这一点——他可能只有在使用特定功能时才会注意到。
其次,滴滴出行在征求用户许可时,明确告知了用户“为什么”。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额外的文字提示,但是却非常契合用户场景。这样用户就知道需要授权,司机才能准确找到用户并接他。这样,用户就有了更多的决策依据——是否授予该权限。
用户体验限制
看来用户体验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。很多时候,确实是这样,但如果没有“用户价值(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)”、“商业价值(如何赚钱)”等基础,用户体验就会像无根的浮萍一样,最终不会非常有效。着陆顺利。
案例:萌脸的兴衰
“封蒙”是一款曾经流行的头像创作应用。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手机屏幕,组合不同的发型、发色、脸型、肤色、五官等元素,创建自己的头像。他曾在微信朋友圈、微博等各大社交网站上走红,并获得了包括IDG在内的风险投资。
事实上,虚拟镜像的成功案例早已存在。中国最经典的案例大概就是QQ秀了。在QQ秀中,用户还通过自由组合各种元素来设计自己的虚拟形象,而可以组合的元素不仅包括头发、五官和脸型,还包括服装和配饰。从腾讯财报来看,QQ秀历史上为腾讯贡献了大量收入。用户愿意为其付费,证明其用户价值值得认可。 FaceMeng主打“可爱”的理念,成功满足了部分年轻人的需求。不过,如果我们深入比较FaceMeng和QQ秀这两款产品,就会发现问题。虚拟形象产品的用户价值是什么?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漂亮的头像吗?或者说设计了一个漂亮的头像之后,我们可以把它用在社交场景中吗?显然是后者。面萌在产品层面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壁垒。虽然玩法有趣且易于传播,但由于无法营造社交场景,大多数用户只能将其作为简单的工具使用,其用户价值大打折扣。
毫无疑问,FaceMeng的用户体验确实不错。但由于缺乏更核心的用户价值作为基础,最终在浩瀚的应用海洋中隐居了。
用户体验和其他因素之间的权衡
在日常工作中,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经常会对某些解决方案产生深刻的分歧。这样的分歧往往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结果——因为很多时候双方的立场不同。我见过很多设计师,他们认为自己可以代表用户,并为自己的“权利”而奋斗。其实很多人看不到“体验”以外的因素,甚至是“UI以外的因素”;同样,我也见过很多产品经理急于得到好看的数据,有时有意无意地提出损害用户体验并透支产品未来需求的解决方案。
不过,这个战斗的过程也并非完全没有意义。由于立场不同,双方可以形成制衡,使得最终的产品不会过于偏向任何一方的立场。
不过,作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,还是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,了解对方的立场,结合各种因素去思考问题——在整个团队中,产品经理是唯一不能“任性”的角色。 ”。
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不应该是一个“唯业务”、“唯数据”、“唯体验”的人,而应该能够在包括“用户体验”在内的诸多因素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。最佳平衡点——这一点我在从事“互联网+”产品一年多的过程中深有体会。
就像几年前,我从交互设计师转到产品经理的职位时,去面试的时候,我说了(郭)曾经说过的话:“世界上不缺优秀的人。”国内设计师缺的是能用好设计师的产品经理。”
或许,当我们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,当我们的视野有限,只能看到“体验”时,善良的我们只会以“好的体验”为己任;而当我们站得更高,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,才有机会学会“平衡”。
我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。
//-------- 注1:
本文部分摘自我的新书《解构产品经理》,这是一本互联网产品规划入门书籍,适合3年以下工作经验的同学。
如果您有兴趣,可以长按下面的二维码,选择“识别图中的二维码”,或者点击页面底部的“查看原图”链接购买。
//-------- 注2:
最近我重新整理了这个系列文章的内容,重新整理了整体逻辑,替换了一些案例。 2018年2月3日,举办微信直播课。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关注:
感谢您的支持!
//--------
刘涵予西迪
腾讯高级产品经理
腾讯学院讲师
关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历史进程,关注互联网产品和用户体验。
公众号ID:uxcafe
原名:喜的咖啡厅